足协评议引发媒体讨论:聚焦俱乐部申诉与舆论热点,争议话题全面涵盖

来源:微博

5月1日讯 今日,中国足协对近期几场比赛的判罚进行了官方评议,涉及到上海海港与成都蓉城的比赛中,魏震踩踏胡荷韬的事件和吾米提江铲倒费利佩的判罚均被确认无误。此外,武汉三镇对阵天津津门虎的比赛中,三镇的第一个进球也被认定为有效。

针对这些判罚,媒体人陆洋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看法。他指出,官方的裁判评议通常是针对俱乐部的申诉和公众关注的议题,能够覆盖大部分的争议。然而,对于一些较少热度但更具趣味性的判罚,评议可能会错过。例如,在武汉三镇对天津津门虎的比赛中,三镇的首个进球最初看似毫无争议,但VAR建议主裁判重看回放,这让人联想起亚洲杯上因相似判罚被吹掉的朱辰杰进球。当时采用了“无限信任防守方处理球能力”的原则,导致攻方越位的判罚显得格外严格,冤屈了球员。

而此次主裁判采取了更合理的做法,这一决定也并未引起失利方的强烈异议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主裁判与VAR在裁决尺度上的不一致,可能会在未来的类似情况下造成影响。对此,公众有必要了解裁罚规则的变化与适用的尺度。

另一个引发讨论的判罚出现在海港和对手的比赛中,在下半场徐新射门前,攻方的两次传球被判罚越位。然而,慢镜头回放显示攻方球员并没有处于越位位置。这一判罚的提前决定,影响了海港的进球机会,却因为对方未提出异议,使得该事件未能获得应有的关注。在VAR时代,越位的判罚已逐渐习惯于延时举旗与吹哨,裁判的决定是否与原则相符,这值得深入探讨。

陆洋指出,当前的评议主要解决球队和球迷对判罚公正性的疑问,但在判罚尺度与原则的解读上,公开的信息同样重要。他建议,当比赛中主裁判与VAR存有显著分歧时,是否可以统一进行评议,无论申诉与否。毕竟本赛季已经出现多次类似情况,而全面的公开评议将有助于提升裁判工作的透明度与公信力。

推荐阅读

更新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