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雨玲在经历喧嚣后回归平淡 首要职业为大学老师 其次为运动员

来源:直播吧

在刚刚结束的WTT美国大满贯女单决赛中,朱雨玲以4-2的比分战胜了年轻选手陈熠,成功夺得她职业生涯中首个WTT大满贯女单冠军。近期,朱雨玲接受了《新京报》的采访,畅谈了她的手术经历及未来规划。

朱雨玲回忆道,早在2019年她就感到身体不适,但未引起足够重视。直至2020年,症状加重,影响训练。经过检查后,发现自己有恶性可能的结节,医生建议手术。她意识到这样会影响参加奥运会的梦想,但对全运会的希望仍然存在。经过考虑,她选择了保守治疗。在一个多月的治疗后,症状明显缓解,她成功重返训练场。她表示,“人生能有几回搏”这句话在经历中得到了深刻的体会。

然而,命运的曲折并没有就此结束。全运会的封闭集训中,巨大的训练强度和精神压力让她的身体出现疼痛,最终她决定停止训练并接受手术。朱雨玲坦言,这段经历让她学会了珍惜生命,虽然乒乓球带来荣誉,却也带来了伤痛。离开赛场并不是终点,而是另一个起点,因而她选择了去大学深造。

手术后,朱雨玲在家族企业工作,亦开始攻读博士学位,并在天津大学任教。她表示,这些与乒乓球截然不同的经历意味着重新开启新的人生篇章。她一直渴望读书,而现在有机会学习,她感到无比兴奋。虽然上学初期遇到困难,但运动员的挑战精神帮助她克服了 obstacles,逐渐领悟了学术研究的乐趣。

谈及比赛的未来,朱雨玲表示,尽管现在作为大学老师,参与乒乓球比赛对她来说是一种快乐和热爱。她珍惜重返赛场的机会,每一次比赛都显得格外珍贵。她的生活规划是,努力完成教学任务,同时安排时间进行训练和比赛,并撰写博士论文。

对于她的学生们,朱雨玲表达了感激。她提到有一次在比赛前感到紧张,学生鼓励她说,若不参赛就永远不会输。这句话让朱雨玲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勇敢。她认为,无论身处何境,家人、朋友、学生与球迷的支持让她倍感幸运和自豪。她用苏轼的词与大家共勉,表达了自己的信念:在逆境中也要轻松面对,继续前行。

推荐阅读

更新时间: